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任院长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是中国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团体,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前身,是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经过数年平稳发展,此后进入频繁变动时期。“文革”、改革开放行政区划调整,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与安庆市黄梅戏青年队合并,组建了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该团成立以来,一直引领黄梅戏艺术潮流。王鲁明、王兆乾、麻彩楼等黄梅戏艺术家,对剧团建设和黄梅戏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取得了辉煌业绩。黄梅戏电影《红霞万朵》,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等,唱响大江南北、红遍城市乡村。
为推动黄梅戏发展,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2005年底,安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黄梅戏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韩再芬品牌效应,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立以来,扎根安庆、面向全省、服务全国,其全新的管理机制、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灵活多变的营销模式,使剧院充满活力,取得全方位进展。产品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赢得戏迷和专家的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李克强等多次观看演出并接见演职人员。吴邦国委员长亲笔为剧院题写了院名。
再芬剧院享誉国内,蜚声海外。剧院组建后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2010年,韩再芬率团赴美访演,其演艺资料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永久收藏。
院长韩再芬从艺三十余年,始终坚守黄梅戏舞台,活跃于银幕和荧屏,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中国戏剧界人气指数最高的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倾力戏曲改革,引领戏曲时尚,对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不懈努力,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再芬黄梅”品牌特色,在观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再芬连续两次荣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文艺家“德艺双馨”称号,先后当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以“诚实做人,勤劳做事,敬业平和,善待观众”为院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创新,盘活了《女驸马》、《天仙配》、《徽州女人》等经典剧目,创作了《公司》、《美人蕉》等新戏,恢复排练传统小戏三十余台。剧院焕发出青春活力,涌现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演出群体。再芬剧院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称号。
在未来的发展中,再芬剧院将强化名人、名院、名剧的品牌效应,将剧院积极进取的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开创黄梅戏艺术的广阔天地。
社会影响:
●2005年12月20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立。
●2006年2月2日:在安庆石化俱乐部,“过大年看大戏”上演四幕黄梅剧《公司》,连演12场,场场爆满。
●2006年4月9日:“三下乡”演出:在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演出三天,连演六场,每场观众两万余人,冒雨观看。最后一场韩再芬上场,受到当地群众最隆重的欢迎
●2006年4月26日:由中国剧协、省剧协举办“新世纪五朵金花”大赛中,我院吴美莲荣获“新世纪五朵金花”称号,查寅荣获“黄梅新苗”奖。
●2006年5月15日:我院代表黄梅戏最高水平,赴香港参加200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演出,共演出两场(17日为仁爱堂义演,18日为参加徽商大会的代表演出),场场爆满。
●2006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就文化体制改革对我院进行采访拍摄,韩再芬院长接受采访,该节目于7月12日—15日在中央一套播出,题为《文化体制改革启示录》。
●2006年11月8日:由我院独立完成的“黄梅圣地 和谐家园”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主题晚会在安庆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并举行了“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的授牌仪式。
●2006年11月15日:由我院独立完成的艺术节闭幕式晚会暨颁奖晚会在石化俱乐部举行,我院排练的《春江月》在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剧目展演中,荣获“金黄梅”奖。
●2007年1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于
●2007年1月28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我院以及我省著名的江淮汽车集团公司三方达成合作意向,以“响应党中央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主题,同时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三方决定于元月18日至2月2日在我省宿州、淮南、亳州、巢湖、滁州等地向教育系统干部、优秀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献演精品剧目《徽州女人》。
●2007年6月16日:我院应重庆市委市政府之邀,赴重庆为该市直辖十周年庆典暨首届重庆艺术节献演,获得重庆艺术节“精品剧目”演出奖
●2007年7月30日:我院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的实际出发,添置了流动舞台车,有效地解决了剧团下乡难、搭台难、转点更难的三大难题。
●2007年9月15日:我院将赴武穴市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参演剧目《春江月》获“最佳演出奖”。
●2007年10月22日:“安庆市2006年度劳动保障诚信评价A级企业诚信机构表彰大会”在市皖源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其中全市有35家事业单位被评为“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合格事业单位”,我院榜上有名。
●2007年:在“黄金搭档”杯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我院有4名演员获得“黄梅之星”;4名演员获得“黄梅新星”。
●2008年2月20日:接待吴仪副总理专场演出。
●2008年2月26日: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专场演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举行。演出结束后,韩再芬光荣的领取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08年3月30日:我院黄梅剧《徽州女人》再次亮相于首都舞台,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的参演剧目,上演于北京民族宫剧场,并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徽州女人》作为此次重大文艺活动戏曲的首场演出剧目,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关注。当晚,亲临现场观看演出的领导入主要有: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国家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周和平、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中国文联主席胡振民等。
●2008年4月8日:由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安庆电视台承办的“纪念严凤英逝世40周年纪念仪式”活动在市菱湖风景区黄梅阁隆重举行。我院院长韩再芬以“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参加了这项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随同人员马自俊、李萍、刘国平、鲍晓霞、吕芳等二十余人。
●2008年4月10日:我院与安徽新华音像出版社联手合作,在经常演出的三十余台传统精典小戏中,筛选出了十一台,进行舞台电视录像。这些剧目为:《小辞店》、《渔网会母》、《送香茶》、《花园独叹》、《春香传》、《打豆腐》、《告洞房》、《闹花灯》、《巧二嫂》、《鹊桥》、《戏牡丹》。
●2008年7月22日: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由我院新排的现代黄梅剧《美人蕉》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隆重首演。该剧作为国家大剧院“雅韵流芳——中华戏曲奥运展演”重要剧目,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天,场场爆满。
●
●2009年6月15日:在本院小剧场接待中常委周永康一行专场演出。
●2009年7月4日:在潜山天柱山,接待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演出折子戏;吴邦国接见韩再芬并为剧院题词。
●
●2009年10月17日: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小舞台接待李长春专场演出。
●2009年10月30日:再芬剧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主题晚会《绿水青山带笑颜》在皖江公园举行。
●2009年11月10日:荣获文化部表彰“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2009年11月28日:在合肥稻香楼宾馆小舞台接待李克强专场演出。
●2009年底:我院荣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2010年4月12日: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走进合肥”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务中心会议厅举行。受安徽省旅游局、合肥市人民政府邀请,同时,也为合肥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广阔的演出市场所吸引,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将携经典黄梅戏剧目“落户”合肥,在合肥大剧院举行优秀黄梅戏展演,弘扬黄梅艺术,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四体会”暖场、造势,为广大市民奉献精彩的文化饕餮盛宴。
●2010年4月14至15日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女驸马》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家名剧展演
●2010年5月1日—7日:再芬剧院在合肥大剧院多功能厅演出传统折子戏专场,场场爆满,反响热烈。
●2010年5月26、27日:我院参加第二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首届“沙家浜戏曲奖”经典剧目展演,在虞山大剧院上演《女驸马》。
●2010年6月4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演出经典黄梅戏《徽州女人》。
●2010年7月9日:我院首度招收18名学员,举行欢迎仪式,同时成立再芬黄梅青年剧团。安庆市委宣传部长胡南亭、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杰、安庆市文化局局长刘春旺、安庆广播电视台台长苏斌、安徽黄梅戏学校校长黄新民等领导到场致辞。
●2010年10月1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剧团”在合肥大剧院多功能厅举行为期两个月的“天天演”常态化演出。
●2010年11月:韩再芬应美国国会图书馆及美国国家民俗中心邀请,参加“为未来记录今天”收藏活动。她代表的中国黄梅戏艺术,将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列入记录、收藏和保存,这不仅是韩再芬的个人荣耀,是黄梅戏的荣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荣耀。
●2010年11月-12月:再芬剧院赴江西省各地演出《徽州女人》、《女驸马》等大型黄梅戏经典剧目。
●2011年4月13日: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庆市挂牌成立。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共同为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作为全国第一家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三步并作一步走”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这是安徽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安徽省第一家省市共建的演艺改革院团。这意味着传统而又年轻的黄梅戏艺术有了一个新的创业、合作、融资、发展的平台,为黄梅艺术的未来提供了崭新而巨大的空间。